調整氣血關系
氣血是各臟腑及其他組織功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氣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為用。在生理上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故稱“氣為血帥”。而血能為氣的活動提供物質基礎,血能載氣,故稱“血為氣母”。當氣血相互為用,相互促進的關系失常時,就會出現各種氣血失調病證。調理氣血關系的原則為“有余瀉之,不足補之”,從而使氣血關系恢復協調。
氣能生血,氣旺則血生,氣虛生血不足,可致血虛,或氣血兩虛,治療以補氣為主,兼顧補血養血,而不能單純補血。
氣能行血,氣虛或氣滯,可致血行減慢而瘀滯不暢,是為氣虛血瘀或氣滯血瘀。治宜補氣行血或理氣活血化瘀。氣機逆亂,則血行也隨之逆亂,如肝氣上逆,血隨氣逆,則??蓪е禄柝驶蚩┭?,治療則宜降氣和血。
氣能攝血,氣虛不能攝血,可導致血離經脈而出血,治宜補氣攝血。
血為氣母,故血虛氣亦虛。血脫者,氣常隨血脫。治療應根據血脫先益氣的原則,急宜補氣固脫。
因時、田地、因人制宜
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療疾病要根據季節、地區以及人體的體質、性別、年齡等不同而制定適宜的治療方法。由于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方面的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適宜的治療方法。
1. 因時制宜
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均產生一定的影響。根據不同季節氣候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即為“因時制宜”。
2. 因地制宜
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即為“因地制宜”。不同地區,由于地勢高低、氣候條件及生活習慣各異,人的生理活動和病變特點也不盡相同,所以治療用藥應根據當地環境及生活習慣而有所變化。
3. 因人制宜
根據病人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的原則,叫做“因人制宜”。
(1)年齡
不同年齡則生理狀況和氣血盈虧不同,治療用藥也應有區別。
(2)性別
男女性別不同,各有其生理特點,婦女有經、帶、胎、產等情況,治療用藥應加以考慮。
(3)體質
體質有強弱與寒熱之偏,陽盛或陰虛之體,慎用溫熱之劑;陽虛或陰盛之體,慎用寒涼傷陽之藥。
綜上分析,因人制宜,是指治病時不能孤立地看病證,必須看到人的整體和不同人的特點;因時、因地制宜,則強調了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療方法,充分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實際應用上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只有全面地看問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善于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